1.建设目标

    把本课程建设为特色明显、师资雄厚、内容科学、形式灵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恰当充分,面向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国内一流的基础性优秀课程。努力使教学内容既体现当代金融学最新理论前沿,又反映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既反映金融学经典理论,又体现当代金融实践;既传授金融经济知识,又培养分析决策能力。

    2.建设步骤

    (1)继续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用研究性的教学理念、思想、原则、方法,重新整编和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课程建设在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水平和质量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继续完善课程教材及教辅资料建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编写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材及教辅资料,争取1-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精品教材、优秀教材。

    (3)规范和定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确定研究性、探究式、支架式、案例式、情景式、模拟式、见习式等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形式和对应的内容。集中精力将课程建设重点从多媒体课件制作,转向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阅读材料库、网上资源库,使教学课件个性化、特色化,并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学队伍日常教学工作中。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的观念,明确课程组成员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教学研究重点,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研修,回校后开展双语教学。争取3年内培养1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5)加强创新教育条件,增加实验(软件)设备投入。充分利用本课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巩固、拓展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

  3.课程主要特色

    (1)理论性和动态性并举,现实性和实践性并重

    本课程是所有金融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全校选修课学生的金融理论基础性课程。课程涵盖货币金融学领域古今中外的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与建立宽口径的金融学科体系与培养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要求相适应,该课程首先强调理论性和动态性。综观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其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等方面已相对成熟,因此理论性教学内容成为主导;与此同时,课堂讲授还注重不断充实与动态更新,及时批判地吸纳国内外最新的优秀研究成果,以确保本课程的前瞻性和持续性。现实性和实践性主要表现在本课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力求服务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现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自主性与互动性相结合

    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双语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采用自主课堂、自主讨论、自主完成作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授课技能,增进师生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3)人文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本课程教学过程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与传授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