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3)
来源: 时间:2019-09-25 编辑: 点击:8659

                  本章内容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货币需求理论有着悠久发展历史。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及其稳定性或可测性等问题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学派,主要的学派及其观点有:

    1.价值论货币需求说 

    该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是分析批判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非科学性,吸收前人有关价值论的有益成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货币需求理论。该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2.古典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该理论最主要的观点是: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其主要代表是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费雪的现金交易说的核心公式是:MV=PY和  。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在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d=kPY  。

    3.凯恩斯及其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放弃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作为常量的观点,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其创新之处在于将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并且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与收入呈正比,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比。

    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还存在缺陷,需要修正补充和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在两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的函数的问题;二是关于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问题。

    4.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长期结论,也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由收入和利率决定的,而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脉络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该理论主要围绕着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而展开的,在理论演进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学派,主要的学派及其观点有:

    1.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凯恩斯主要从货币的供给弹性和替代弹性来分析,认为货币供给完全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提出了外生货币供应论。

    2.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外生性变量,不能由中央银行控制,但是在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上,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

    3.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明确地提出了“内生货币供给论”,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银行和企业行为所决定的。

    4.其他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以弗里德曼—施瓦茨、菲利普•卡甘和乔顿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是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也是可控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在微观上继承了货币主义的观点强调自由竞争,但是在宏观决策上又吸收了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的思想。

    三、货币需求及其测度

    货币需求就是指企业、家庭和政府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其财产的一种需要。这种需求不是单纯地出自于主观心理需要,而是一种客观的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货币需求可分为: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数量界定

    在实际操作中,中央银行更为关注货币需求数量的界定,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央银行合理预测货币需求数量,确定货币供给量,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尤为重要。货币需求数量既有流量概念也有存量概念,而且经济学家们还进行了最适货币需求量的研究。在实际操作,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和难以预期因素的存在,我们不应该把货币需求看成一个极其确定的量值,把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看作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更加合适,这就是货币需求量的弹性区域理论。

    2.我国经济转型对货币需求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转型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性货币需求量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量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经济开放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都对投机性货币需求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货币需求决定因素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收入 收入水平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变动,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的需求量也成正比。(2)利率 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二是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从而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3)物价水平及物价变动预期  物价水平与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型货币需求成正比。(4)金融发展程度  金融的发展程度与货币需求成反比。(5)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6)消费倾向  一般而言,消费倾向和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4.货币需求调控方式

    根据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调控的主要方式有:利率调控和预期管理两大措施。

    四、货币供给及其测度

    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组织货币供给提供操作的数量依据。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静态的存量概念,是指财政部门、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货币供给也可分为: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构成

    货币供给一般由窄口径的货币供给量(M1)、宽口径的货币供给量(M2 )和流动性口径的货币供给量(M3)构成。 等于银行系统以外的通货量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之和, 等于窄口径的货币供给量和相对应时期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余额之和, 等于宽口径的货币供给量和由于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之和。当然,各个国家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各有不同。

    2.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第二个层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首先,由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形成公众持有的通货。其次,公众将手中持有的通货存入银行,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一倍数就称为派生倍数或乘数,这一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进行相反的操作则为存款的多倍收缩过程。

    3.存款派生倍数制约因素

    存款派生倍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rd )、现金漏损率(c)、超额准备率(e)、定期存款准备金和贷款的需求或者银行是否同意发放贷款。所以,存款派生倍数可以写为:

    4.货币供给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银行调控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基础货币调控、法定活期存款准备率和定期存款准备率调控。(2)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超额准备金率、银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储户的流动性偏好等因素。(3)企业和个人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

    5.货币供给调控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给调控工具包括:(1)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2)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3)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4)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5)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6)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