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3)
来源: 时间:2019-09-25 编辑: 点击:4251
本讲内容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本章内容

    一、货币政策基本原理

    1.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的稳定;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内外均衡。

    3.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指导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为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的基本框架,使人们能够衡量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

    广义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狭义的货币政策目标仅指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最终实施效果,与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具有一致性,具体包括稳定物价的目标、充分就业的目标、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

    货币政策各最终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应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同时明确中央银行在实现各最终目标时所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局限性。

    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因为货币政策开始启动到最终目标发生变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所以设立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来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有: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被广泛采用的中间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少数国家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其中凯恩斯学派所推崇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利率,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3.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称为近期中介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所直接影响的变量,操作目标会随工具变量的改变而迅速改变。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三、货币政策工具

    1.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

    2.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通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启动后各种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从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操作目标作用于中间目标,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的全过程,这一传导机制涉及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演进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统理论中,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直接影响。近几十年来,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经历了从货币渠道到信贷渠道、从利率渠道到汇率渠道、从货币市场渠道到资本市场渠道的演进和变迁,注重通过市场渠道,即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来达到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目的,尤其开始关注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3.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

    资产价格从狭义上讲仅指股票价格,而从广义上说,则包括了货币市场利率、股票价格以及债券价格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就是要研究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的关系,特别是资产价格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五、货币政策有效性

    1.货币政策中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中性有着密切联系,若货币政策能系统地影响真实产出、价格及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则表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反之,若货币政策不能系统地影响真实产出、价格及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则表示货币政策中性,或者说货币政策无效。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生产的影响,它包括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和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是指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即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大小,一般用实施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又称时滞,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包括内部时滞、中间时滞、外部时滞三个部分。

    3.货币政策独立性

    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或自主性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获得独立于政府的地位后既不受政府干预,更不受外国影响而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从国内层面而言,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独立的、不受政府影响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从国际层面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受外国经济金融态势及他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的冲击和影响而独立存在;一方面是指货币政策的主权性,即一国有权制定与实施适合本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货币政策,这是一国的主权事宜,不容许外国干涉。

    六、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对经济金融运行失衡的修正,调控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由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重点、调节功能和调节效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进行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